打造全国首个新质生产力综保区,开启首都开放新篇章
北京2025年9月8日 美通社 -- 9月8日,北京亦庄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亦庄综保区”)正式通过国家联合验收组验收,获颁验收合格证书,标志着全国首个以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综合保税区即将封关运行,未来将成为亦庄新城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为首都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新动能。
亦庄综保区通过验收,构筑首都对外开放新高地
综合保税区作为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北京市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亦庄综保区作为海关总署优化审批流程后首家获批的综保区,于2024年9月7日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设立,规划面积0.61平方公里,今年8月18日通过了由北京海关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市商务局、北京市税务局和外汇局北京市分局等7部门联合预验收。此次验收通过标志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北京经开区”或“经开区”,又称“北京亦庄”)正式进入“六区”政策叠加新阶段,将构筑起首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近年来,北京亦庄开放型经济成果显著。2023、2024连续两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亿美元,稳居全市第三位;“两区”建设五年来,亦庄组团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自贸区总量的43.8%,培育外资研发中心109家,数量占全市总量的40%。亦庄综保区的加持,将进一步放大亦庄在“两区”建设中的先行先试效应,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胜势,为首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强劲支撑。
亦庄综保区的验收通过及未来的封关运行,不仅是北京市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一步。未来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制度创新,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将亦庄综保区打造成为首都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我国综合保税区示范样板。
“四区两场”格局成型,打造“两区”建设新平台
作为全国首个以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综保区,亦庄综保区确立了“4+N”的保税产业发展体系,重点聚焦“从1到10”中试迭代和“从10到100”的规模化生产,这与侧重“从0到1”研发创新的中关村综合保税区、主打空港功能的天竺综保区和大兴国际机场综保区能够形成错位互补、系统发展的态势,标志着北京市“四区两场”对外开放平台新发展格局将全面成型。
亦庄综保区的高效建设是北京市服务国家战略、深化‘两区‘建设的关键成果。未来将持续深化亦庄综保区政策创新,推动综保区与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国家级经开区的政策叠加,加快构建适配高精尖进出口贸易的制度环境;同时围绕前置货站平台建设、暂进出区维修等需求,储备一批综保区创新政策;此外,还将进一步完善亦庄综保区与两大机场、其他三个综保区的联动发展机制,通过市区联动,共同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格局,为“两区”建设增势赋能。
聚焦高精尖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引擎
亦庄综保区位于亦庄新城南部长子营工业区,紧邻北京亦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是首都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经开区工委书记孔磊在前期调研中强调:“亦庄综保区是北京市深化对外开放、服务国家”两区“建设的重要平台,是亦庄新城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要深刻把握综保区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牵引作用,把亦庄综保区作为制度创新重要开放平台建好用好。”
亦庄综保区构建“4+N”保税产业生态:即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重点构建关键零部件全球分拨中心,以新能源汽车为重点构建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研发验证和保税维修中心,以生物医药为重点构建全球临床检测、CRO研发服务基地,以高端装备制造为重点构建智能制造保税产线。积极培育工业品一站式供应平台、大型设备融资租赁等支撑高精尖产业的保税服务贸易业态。
北京亦庄将以此次验收为起点,坚持高标准运营、高能级开放,将亦庄综保区打造成为功能完善、创新活跃、监管高效、辐射力强的一流综保区,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首都‘两区’建设贡献亦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