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9日重阳节,杭州研极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名:神眸)在深圳南山盛大举办“挑战极限 神眸无限”2025神眸秋季新品发布会。逾600位海内外合作伙伴共同见证了一场关乎AIoT未来和AI智能摄像机的技术革新。发布会现场,神眸不仅携CPSE安博会“十大品牌奖”与“金鼎奖”双项荣誉强势开场,更发布了其纯自研的第二代核心芯片——「研极芯Gen2」,以“功耗降低一个数量级” 的颠覆性成果,向业界宣告了AIoT设备超长续航与无处不在智能感知的全新时代正式来临。

■ 市场引领与技术基石:从“双冠王”到“硬核心脏”
全定制方法学与自研IP协同突破,
为“始终在线”的AI感知与端侧大模型应用奠定物理基石
发布会伊始,一组数据奠定了神眸极速攀升的市场领先地位:根据洛图科技(RUNTO)最新报告,神眸在2025年新兴电商低功耗摄像头与4G摄像头细分领域,勇夺销量与销额“双冠王”。

这份耀眼的成绩单背后,是神眸“十年磨一剑”对芯片自研路线的坚守。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神眸创始人杨作兴博士所引领的全定制芯片方法学的成果。研极董事长、清华大学杨作兴博士指出:“纯自研芯片是神眸的技术基座与硬核心脏。我们坚信,唯有不断进化最底层的芯片技术,才能在最极致的功耗、算力和成本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极低功耗和极低成本,高算力高智能最终为用户创造可感知的价值”

以下为杭州研极微电子有限公司芯片负责人赵俊,在神眸秋季新品发布会上“以芯为核 赋能AI赛道”为主题,关于「研极芯」芯片技术进化的分享:
■「研极芯Gen2」:一场关于能效的“极限突破”

极致低功耗是用户可感知的,是系统的,而不是单颗的“芯片”。
本次发布会的绝对主角——「研极芯Gen2」,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叹的成绩单:

「研极芯」芯片的理念,我们不只单做一颗芯片,我们更多是抓住整个系统产品当中有哪些是需要优化的点。由神眸创始人、清华大学杨作兴博士带队做主控,我们还有更多模拟芯片、Audio Codec,甚至我们也定制了CIS等等,主要目标,都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整机的功耗。
「研极芯」芯片的理念,是让用户能够感知到的低功耗能力,
而不是在PPT上写我们的功耗有多低。
■ 第一代芯片成果与对标:性能与功耗已达国际水准
我们第一代的产品,除了我们在神眸系统产品上的应用外,也得到了很多外部客户、大客户的支持及认同。这颗62105X我们除了在基础的IP Camera产品,像神眸AI智能Vlog相机等等一系列产品上,特别是在今年做了智能演进的产品,从功耗数值上我们一直跟世界领先的芯片设计公司做对标,一方面是功耗,一方面是图像效果。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目前在图像效果上、拍照效果上可以跟世界上领先的芯片设计公司,手机类型对于拍照有非常高要求的公司可以媲美,我们可以做一个横向的比较。

在功耗方面,我们采用了全定制芯片设计方法学,我们不仅是用在主控芯片的设计,更多还是用在系统设计。所以这部分我们在功耗的优势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我们在12M10帧的情况下,我们主控功耗可以做到230多毫瓦,加上防抖在260毫瓦,这已经是业界三分之一的标准。我们前面基础的成绩之后,还在进一步规划后面的芯片。这一数值,不仅是业界领先水平,更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数量级跨越。
还会有不同的「研极芯」芯片封装出来,支持双目的、异型的、更小封装的等等。

■ 第二代芯片「研极芯Gen2」的极限突破:功耗降低一个数量级
我们今天的重点还是第二代的研极芯片Gen2比较多的极致化设计,最终的目标也达到了我们的预期。一颗“革命性”芯片,AI摄像机可能引来新起点。
在功耗上我们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在市场上友商的十分之一.在200万15帧的功耗下做到了66毫瓦,如果折算成电流就是十几个毫安。如果在200万1帧的情况下是小于10毫瓦,这个数值是业界真正地达到了降低一个数量级。
1.实现低功耗的关键技术:三大核心利器铸就能效标杆
为什么研极芯可以做到呢?
● 全定制芯片设计方法学
这是研极微的“镇司之宝”。该方法学从芯片物理结构层面进行深度定制,摒弃通用设计的冗余,实现了极致的能效比。也是在杨博士的带领下把全定制的方法学从之前矿级芯片的设计应用到Camera的芯片设计。后面我们在做端侧大模型设计的时候,也在上面应用了这个设计,这是一直延续下去并且发展起来的东西。当然,全制定方法学核心也在不断拓展,因为芯片设计不停在演进。
● 革命性的非DDR架构
大胆摒弃高功耗的DDR内存,创新采用SRAM+PSRAM组合方案。其中,PSRAM功耗仅为DDR的六分之一,从系统架构上根除了功耗顽疾。
● 关键IP全自研
「研极芯Gen2」实现了包括ISP(图像信号处理器)AI ISP、VNE(视频编码引擎) 等所有关键IP的完全自研。这不仅保障了性能与功耗的精准优化,更构筑了深厚的技术护城河。后面包括周边模拟USB的等等全面都会实现自研化的IP。

2.画质、AI与小型化优势:不以牺牲体验换取低功耗
研极微深谙,低功耗绝不能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
● 画质再升级: 我们一直在说功耗,我们作为Camera的芯片核心还是要回到提升画质。即便在低功耗架构下,第二代AI-ISP 依旧强悍,尤其优化了夜间及低照度环境下的“黑光全彩”表现,确保画面清晰、色彩真实。
● 端侧AI算力固化:内置标准NPU,支持人脸检测与识别等AI功能在端侧低功耗、高效率运行,比如说AI人脸检测与识别等等。
● 小型化集成: 芯片封装尺寸缩小至 7x7mm(业界主流为9x9mm),为终端产品的小型化、轻薄化设计释放了巨大空间,并有效降低了发热。
研极芯新一代降低了整机设计的体积,同时伴随着低功耗也降低了发热,
所以可以更好地用在小体积电池长续航的产品上。

3.应用场景趋势:从“始终在线”到“无处不在的感知”
「研极芯」超低功耗的突破,直接解锁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场景
● “始终在线”的太阳能摄像头:
神眸发布的BC7太阳能一体化产品,借助芯片的极低功耗,集成太阳能板+大电池,即可实现近乎永续的续航更进一步,无布线无电费无网费终极目标。
● 端侧AI与多模态交互入口:
我们正迈向一个由大模型驱动的时代,让智能感知如空气般无处不在。这是未来更大的一个应用场景,就是作为一个感知设备。大家知道现在大模型对于生活的影响,大模型总会需要一个工具去跟不管是云端大模型还是端侧的大模型做交互。我们认为端侧大模型的多模态交互设备是未来非常广阔的应用场景,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低功耗的Camera加上低功耗的语音会无处不在的最核心支撑点。
■ 产品发布与未来芯片规划:量产在即,布局高端与普惠
我们要重磅发布我们的主控,在62102X这颗已经达到了量产,我们中间62205X这颗其实采用了PSRAM的架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11月份就会回片回来。在同样的架构体系下,能够做到业界三分之一的功耗。我们从仿真功耗的角度上来讲,62205X这颗在130多个毫瓦,也是业界十分之一的量级。

对于芯片而言,后面我们发展方向是有两块。第一,支持现在极致低功耗的IP Camera,同时我们要把成本继续往下降。第二,杨博士在马拉松的时候也看到了很多穿戴式的设备,在运动场景下是带在身上的,这时候对于帧率的要求是更高的。我们前期已经用了先进的工艺在做摄像头的芯片,基本上领先于业界2代的工艺层级。我们更高规格这颗会采用更先进的工艺实现4K120帧到8K30帧的分辨率支持,在运动中可以使录像更清晰,而且可以抓到更多你所希望的场景。
除了主控之外模拟芯片今年也量产了,也有两大块,9901和9911,一块8901,这在我们产品上得到了应用。
■ 模拟芯片、音频与CIS的协同发展:构建完整解决方案
当然,应用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不少需要改善的,以及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方向。我们在后面进一步规划了整个模拟芯片、音频芯片的迭代,特别是在音频芯片上已经不满足于能够听个响,我们后续不仅仅要听个响还要能够显示音质,包括杨博士在远程对讲的时候对于音频的需求就会比较显著,下一代我们会在音频上做进一步提升。

我们在芯片的规划上采用了自研加跟供应链做定制。我们前面所定制的400万CIS芯片也已经回来了,我们实测的功耗在400万15帧下做到了35.88毫瓦,这个数值是业界最好的二分之一。这颗CIS的芯片在明年也会尽快在产品上实现,我们也会搭配整体SoC的方案,以整体方案的形式给到我们芯片的客户。
■ 总结与展望:持续点亮系统,赋能合作伙伴
我们的征途,是点亮系统中的每一个功耗环节。
我们拆解整个系统时就一步一步在看,我们认为哪些功耗可以优化,所以我们不停地去点亮每个部分。我们目前可以比较自豪地说,我们从SoC降低了一个数量级,我们把设计能力提升上来了,我们的电源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当然我们的CIS在这一部分也做到了二分之一的功耗。从SoC到CIS,从模拟芯片到续航验证,我们正一步步将理想变为现实。今天,「研极芯Gen2」是一个里程碑,但远非终点。神眸期待将这份技术积累与突破,赋能给每一位合作伙伴,共同推动AIoT产业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关于杭州研极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神眸)
研极微是一家专注于超低功耗AI视觉SoC集成电路与解决方案的创新型科技企业,成立于2020年,由研极董事长、神眸品牌创始人、清华大学杨作兴博士首创全定制芯片设计方法学技术路径,革新芯片设计流程,深耕模拟芯片、功率器件、传感器及摄像头芯片领域,致力于通过“芯片设计+系统集成”全链路服务推动智能产业升级。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杭州,并在全国9个城市设有9个研发创新中心。
旗下「神眸AI智能摄像机」系列集成Al算法与全定制芯片设计架构,具备人脸识别行为分析及超低功耗边缘计算能力,以无线安装、0维护、免流量广泛应用于智慧视觉、安全守护、智能陪伴产品。精准用户场景需求,关注情感价值传递,神眸将持续以挑战技术极限驱动场景革新,引领智能摄像机行业高质量智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