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财经观察网,财经观察,事无巨细!

“感悟非遗,智守匠心”浙财信智学子赴东阳开展实践调研

资讯

匠心寻遗韵,AI焕新生。7月17日至7月20日,浙江财经大学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学院“韵启非遗,AI绘新章”实践服务团与“遗韵传匠心,劳模颂精神”实践服务团携手走进东阳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与发放问卷等方式,深入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悠久韵味,感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探索智能化时代下非遗发展的优化路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工作人员在剧院内合照

戏韵绵延续前缘,婺剧流转唱新篇

“凯旋号吹的我落魄失魂——”伴着化妆间里高昂婉转的唱词,实践团成员与东阳婺剧团团长赵雷共同探讨着非遗传承与活化利用的困境。赵团长欣慰地讲道:“近些年来,政府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为我们婺剧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助力。”他指出,AI技术的进步,为婺剧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但同时要注意在活化利用与内涵底蕴之间找到平衡,真正守住我们的文化根脉。

之后,实践团成员还亲自体验了婺剧的妆造与动作。敷粉、勾线、描眉、画唇……笔刷流转,戏韵绵延,一笔一划的上妆过程体现着工作人员们的细致入微,一词一句的动人曲调蕴藏着婺剧演员们的深厚功底,实践团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沉浸在剧情的角色里不舍离去。

                                                     图为赵雷团长接受实践团成员采访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婺剧妆容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婺剧动作

竹影婆娑映古意,指绘千年编画卷

翠竹情无限,匠心意绵长。次日,实践团走进东风竹编厂,体会着竹编技艺的指尖韵味。由段成片再化丝,每件精美的展品都包含着手艺人的万千心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红兵向我们介绍道,馆内大多数都是他们何家祖孙三代——何福礼、何红兵、何凯舒的竹编作品,东阳竹编形式多样,工艺复杂,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寻求技艺传承的全新路径意义深厚,值得深究。

在与何红兵、何凯舒两代传承人访谈过程中,成员们了解到,尽管竹编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因为学习周期长、编织技艺复杂等原因,年轻人往往难以坚持,传承人数量日渐匮乏。对此,两位传承人表示,希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我国竹编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找到一条新道路,使竹编产业发扬光大。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东风竹编厂

                                             图为何红兵大师讲解竹编技艺

木魂悠远琢岁月,斧凿轻重镌恒间

木雕,根植于土,铭心于木。实践团成员在中国木雕博物馆见证了其包罗万象的辉煌,于胡先民艺术馆领略了木雕的精致无双,在上汐家居公司则体验了古典与现代的和谐交融,深深领略到了东阳木雕的独有魅力。这门历经沧桑的技艺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舞,在科技的火花与传统韵味的交织下,为东阳木雕产业开辟了无限的发展前景,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飞跃的关键支柱。

在时代的浪潮中,木雕不再是仅供瞻仰的珍品,而是融入生活的实用之物。正如胡先民大师所阐释,艺术的灵感源自生活的点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唯有融入日常,才能实现其持续的生命力。东阳木雕,正以其独特的姿态,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彩。

                                        图为胡先民大师为实践团成员讲解木雕制作过程

                                              图为实践团与胡先民大师于工作室合照

非遗旧韵启东阳,科技赋梦展新章

成员们抵达了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中心主任吴海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吴主任详细介绍了东阳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各种挑战,并强调了当前非遗项目原始生产过程数字化档案保存的重要性,希望实践团成员可利用专业优势参与这个紧迫的抢救性任务。

采访尾声,吴主任表示,作为政府部门人员,他非常期待社会各方力量凝心聚力地参与到非遗传承与保护中来,为这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生命的源泉。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吴海刚先生

非遗之韵,千年流传,匠心独运,瑰宝璀璨。随着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结束,团队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了非遗传承与保护的迫切性与必要性,感悟到了全心投入、精益求精的工匠之心,明确了科技与非遗碰撞的可能性与伦理边界,纷纷表示必将此行体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运用专业知识与自身特长,为非遗传承与活化利用带来新的突破,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下焕发出新的生机,携华夏文明大步迈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