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财经观察网,财经观察,事无巨细!

10岁孩子3年近视猛涨 400度,爱尔英智眼科定制方案成功 “刹车”

资讯

近日,10岁的小郭(化名)又来到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视光科复查,结果显示,历经11个月科学防控,眼轴增速从0.4mm/年降到了0.14mm/年, 这个数据意味着,近视度数增长成功踩下“刹车”,原本预计18岁前就会突破1400度的"定时炸弹"被成功拆除!

近视散光恶性循环:4狂飙400多度

小郭今年10岁,6年开始看不清远处,当时检查双眼均为近视150度左右,后来视力越来越差。直到2年前,家长带其到北京爱尔英智眼科进行医学散瞳验光发现,孩子右眼近视525度、散光475度,左眼近视575度、散光500度,眼轴右眼26.91mm,左眼27.21mm。仅仅4年的时间,左眼近视增长400多度,按照这个速度,预计当小郭18岁时,近视将达到1400度左右!

“处在一个近视度数飙升的阶段,虽然眼部状况尚好,但近视度数较高且眼轴长度比同龄人长出3mm以上,同时伴有高度散光,情况不容乐观,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控制,后果不仅仅是看不清这么简单,高度近视的眼球像吹胀的气球般脆弱,会增加视网膜脱离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接诊医生唐琰主任介绍。

(唐琰主任为患者做检查)

临床研究表明近视儿童在30岁前出现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是普通人的7倍。更值得警惕的是,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病理机制复杂,不仅是“度数叠加”,更会形成“近视加深-散光加重-眼轴拉长”的恶性循环。

“孩子才10岁,近视就超过500度,还有高度散光,以后会不会失明?”作为家族遗传高危人群(小郭妈妈、哥哥均为高度近视),小郭妈妈听到孩子检查结果,几乎哭着问出了这句话。

个性化方案:精准光学设计狙击视力难题

“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孩子目前这个情况,我们推荐两个方案,佩戴多焦RGP或青控镜片,同时搭配使用低浓度阿托品。” 面对“长眼轴、高散光”的棘手状况,唐琰主任向小郭妈妈介绍了几种方案,在沟通中,从未佩戴过隐形眼镜的小郭表示很抗拒隐形眼镜,于是唐琰主任找到了资深验光师王义辉主任,一起为小郭挑选合适的离焦镜片。

(王义辉主任为患者验光)

王义辉主任经过深入分析,结合多年验配经验为小郭选定了一款小光学区、强离焦设计的镜片。

(离焦镜镜片)

临床研究表明,眼底接收光线的“核心敏感区域”为黄斑中心凹周边10°~20°,因此眼轴越长,离焦越远离中心凹,离焦覆盖视网膜面积越小,小郭眼轴长,更适合小光学区+强离焦设计的镜片。同时考虑到高度散光问题,想要足矫提高清晰度的同时控制近视增长,小郭应佩戴自由环曲设计的镜片。这款镜片通过精密计算的环带微柱镜以4圈同心圆形式分布在镜片上,能够实现周边离焦效果,减缓眼轴增长,能够满足提高清晰度同时控制近视增长的需求。

(眼轴长度与离焦覆盖面积示意图)

成功更换眼镜后,细心的王义辉主任对小郭近距离用眼时间、距离等做了详细指导,并叮嘱要在3~6个月来院复查检测近视进展。

细节博弈:破解镜眼距奥秘力挽狂澜

6个月后小郭回院复查发现,右眼近视增长25度,眼轴增长0.24 mm;左眼近视增长50度,眼轴增长0.23mm,近视增长相较之前有所控制,但仍有发展。唐琰主任再次找到王义辉主任讨论,是否还有哪些细节上的调整可以帮助小郭呢?

经过观察和思考,王义辉主任发现小郭所佩戴眼镜比较贴近眼睛——结合离焦原理,镜眼距越近,离焦越远离黄斑中心凹,所以要想提高离焦量增大刺激,镜眼距不能太近。基于此原理,王义辉主任为小郭再次调整了镜架,以观察控制效果。

5个月后,小郭再次到院复查,新一轮检查显示,右眼眼轴增长0.06mm,左眼眼轴增长0.11mm,近视增长终于控制住了!在近视和散光猛涨的“双重危机”下,爱尔英智视光团队带领小郭赢得了这场与眼轴增长的“赛跑”。

"防控窗口期就在12岁前!"王义辉主任特别强调,在儿童近视防控临床实践中,高度近视合并复杂屈光状态的病例始终是挑战难点。尤其是眼轴长度超出生理范围的患儿,其离焦信号覆盖效率与镜片光学设计的匹配度至关重要。选择镜片时要注意四大参数:光学区直径、离焦量、镜眼距、散光补偿量,差之毫厘都会让防控效果谬以千里。只有做到个性化防控、科学管理,才能为他们筑起阻止视力崩塌的“防护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