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泽州县金禾乡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庄云耕”品牌发布会在晋城市凤城康养中心举行。来自北京山西企业商会、北京晋城企业商会、中国供销总社竞园农品汇等与“大庄云耕”品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大庄云耕”品牌的正式对外发布,也标志着泽州县金村镇优质农副产业将以全新姿态进入市场,开启农业品牌化新征程。
泽州县金村镇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生态环境优越。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新征程中,如何让“生态美”促进“百姓富”?金村镇以一条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和一湾丹河水为纽带,推动政策、资本、土地等要素高效整合,让绿美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实现资源整合、产业升级与群众增收的良性循环,生动演绎了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太行山居乡村振兴图景。
芦笋初露尖尖角
致富产业节节高
芦笋长相酷似文竹,其嫩茎质地细腻、纤维柔软可口、风味鲜美芳香,营养价值极高,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誉,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且其作为“高附加值、高营养、高收益”的特色经济农作物,具备“一次种植多年收益”的特性,是名副其实的“长效产业”。
2023年10月,经多方考察,金村镇大庄村率先引进芦笋种植,开启了联农富农的产业振兴之路。
“这可不是普通芦笋,是实打实的‘致富笋’。”金村镇大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瑞霞指着百亩芦笋基地对记者说。“我们刚开始也是抱着试验的心态来种这个芦笋,党支部、村委会成员带头试种,经过一年的时间,证明我们村的气候、土壤非常适合芦笋的生长,第二年就实现了春笋的采摘。现在已经发展到了130多亩。明年我们还要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2024年5月,由镇政府主导,金村村、水东社区、赵庄社区、水西社区等10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了泽州县金禾乡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深挖资源潜力,在上胡村、长畛洼村、牛庄村、东村村等村建成千亩芦笋种植基地,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和产销对接,引导村民规模化种植。并创新推出“土地流转+务工就业+订单返利”三重增收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多份收入,真正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企业获利、村集体经济增加”的目标。
金禾公司负责人介绍道,“2026年,我们基地的芦笋将进入丰产期,亩均年产值有望突破1万元,以当前种植规模预测,年总产值可超过300万元。我们还将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和商会,建立品牌创新联盟,让这小小的芦笋走出山西、走向全国,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农旅融合势头强
“链”就发展新图景
浮山脚下,丹河之畔,东村村民坐拥山清水碧、风景秀美的生态资源,却也被连绵起伏的浮山与外界隔开,村民们“土里刨食,勉强糊口”。
借助“景区化村庄创建”工程,东村村对标景区进行村容村貌提升改造,清垃圾、改河道、垦荒地、种绿植、搞基建、修沿河公路,短短两年时间,东村村改头换面,蜕变成集农业生产、种植采摘、田园度假、滨水休闲、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景区化村庄。
东村村大会党支部书记张江波更是发挥其“头雁领飞”的示范作用,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流转土地700余亩,成立农业合作社,让村民以土地、资金或劳动力入股,带领村民种植大棚蔬菜,逐步形成了以蔬菜、水果种植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彻底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乡村振兴不能仅靠“输血”,关键要激发村民的“造血”能力。张江波又将目光瞄定农文旅融合发展,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了一处集文化传承、技能培训于一体的浮山书院和集休闲娱乐、餐饮接待、观光采摘、生态旅游、科普教学、劳动实践、亲子研学等于一体的“乐多多玉米农庄”。2023年11月投入试运营以来,很快成为晋城市新晋网红打卡地,累计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00余万元,带动村民近百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村里还通过举办“五一文化旅游节”“六一儿童节”“农民丰收节”“十一‘浮山揽胜-康养丹水’乡村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将民俗展演、农事体验、美食展销有机融合,吸引游客观赏体验,助力餐饮、采摘、休闲旅游等业态有效衔接、“链”同发展。
唯有耕耘,方有收获。东村积极整合安立自然村精品民宿、“娲皇宫”“三清洞”“补天门”女娲补天神话故事、长阴自然村“布衣英雄”陈廷贤红色文化、小会自然村冰挂景观等文旅资源,逐步形成“四季有景、全年可游”的乡村旅游新格局,让“游客”变“常客”,“旅居”变“定居”。农文旅融合不仅带火了乡村经济,更让东村的“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食”尚创新拓赛道
点燃发展“新引擎”
崔庄村采摘园。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金村镇崔庄村金园采摘园里,一株株梨树绿意盎然,在层层叠叠的绿叶下,一个个套着果袋的玉露香梨缀满枝头,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树梢。一旁的李子、苹果也缀满丰硕的果实,一个个宛如小灯笼般的李子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呈现出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依托科学管理、有机种植等方式,从冬草莓到夏樱桃,从早熟油桃到玉露香梨、苹果、李子,数十个品种种类丰富。采摘季节,每天都会有不少慕名前来的游客到这里体验采摘乐趣。田园采摘游也逐步发展为崔庄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亮丽名片。
如何延伸“采摘游”产业链条,深化农旅融合,满足游客回归田园、感受乡土风情的同时,让地产果蔬身价倍增,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以农带旅、以旅促农,助力乡村振兴。崔庄村采取“支部+园区+农户”发展模式,依托金园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高标准示范农田380亩、生态采摘园70亩、特色民宿8间,从“单一独大”产业转变为“多元支持”产业,逐步形成集游、娱、吃、住、购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同时,崔庄村还在特色美食的版图中,擦亮“崔庄烧鸡”这块有着四十余载匠心传承的味觉名片,以美食为媒介,让乡村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形成良性循环。
崔庄烧鸡的绝妙口感,从选材便奠定了基础。它选用专业农场养殖的小笨鸡,鸡的生长周期不超过一年半,身材小巧、肤白貌美,且皮下脂肪极少,肉质格外扎实,再加上秘制的中草药老汤熬煮和独特的烟熏制作,其口感韧而不柴,味道层次丰富,浓郁焦香,唇齿留香。
如今,每到采摘季,游客们纷至沓来,体验农事乐趣,品尝新鲜果蔬,尽享田园乐趣后,还会走进崔庄村内,开启更多元的乡村体验。品尝崔庄烧鸡、崔庄饸饹等经典本土美食,让味蕾感受地道风味;入住特色乡村民宿,沉浸式体验乡村生活的静谧与温馨。采摘园与特色美食、民宿产业形成的良性互动、相辅相成,既丰富了游客的旅行体验,也进一步带动了村内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农旅融合”的乡村发展新场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金村镇大会村全貌。
从传统农业到特色农业,从单一生产到三产融合,金村镇正以特色产业为笔,以农旅融合为墨,坚守生态底色,传承历史文脉,砥砺奋进,阔步新篇,扎实迈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征程!
撰稿:王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