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财经观察网,财经观察,事无巨细!

《对话品牌》—保鲜立标 业兴民安

资讯

  本期节目《对话品牌》栏目组邀请到了上海复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兴广先生参加栏目录制,分享其在生鲜保鲜及生鲜标准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节目嘉宾:孙兴广

  节目主持人:姚雪松

  节目播出平台: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

  2014年8月开播的《对话品牌》栏目,节目以演播室访谈结合外景 VCR宣传片的方式呈现,以独特的视角和人物品牌对话交流,聆听品牌腾飞梦想,见证品牌成长传奇。借助平台强大的影响力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更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感受品牌的力量,分享品牌的光芒,为中国品牌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下,生鲜产业作为民生保障与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既承载着舌尖上的幸福,又面临着保鲜难、标准化滞后的产业痛点。今天来到演播室的嘉宾,他凭借着独创的保鲜因子方程式,破解了生鲜产品难以长效保鲜的世纪难题,更是构建了首创生鲜标准化体系,推动着行业从作坊式迈向了规范化,让我们欢迎上海复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孙兴广先生做客演播室,一起来听一听他的看法。


  【精彩内容】

  主持人:刚才我们也谈到您在生鲜行业已经从业多年了,目前生鲜蔬果行业的发展我发现有这样的一个特征,就是种植规模大,但是损耗率又比较高,这个问题是不是整个行业的痛点?

  孙兴广:对,实际上中国是生鲜种植的大国,我们中国大陆种植世界上的生鲜蔬菜水果占70%-80%,但是我们的人口20%不到,出口的生鲜的产品可以忽略不计。在最早的保鲜,从食品储存食物,延长食物存的时间上。实际上最早的是盐,用盐腌制产品就算保鲜,这是最早的保鲜。后来又有化学保鲜等一系列的这些保鲜手段,到现在为止应该是说物理保鲜是一个发展趋势,可以给最终的消费者安全的、放心的、健康的生鲜产品,对。

  主持人:现在我们主要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保证这些生鲜果蔬它的新鲜度?

  孙兴广:从公司成立就在致力于物理保鲜,实际上我们生鲜的东西它烂的原因就是呼吸作用,就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这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就是葡萄糖分解成酒精、二氧化碳,也可能分解成乳酸,乳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我们要解决保鲜的问题就是把它的呼吸作用抑制住,达到一个最小值,复命就开发了这个材料,在保鲜的方程式的基础上,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来材料,使得放进去的生鲜的蔬菜水果能够达到比较高程度的休眠。

  主持人:这是一种什么方法?

  孙兴广:操作的话,基本上我们的产品形态,包括膜、袋子、盒子、箱子,把我们生鲜的产品放在一个小的环境里面,在这个小环境里面,我刚刚放进比如一颗桃子,刚刚放进去的时候桃子还是呼吸的,但是我们放一段时间它就可以呼吸的时候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就使得氧气的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我们这个膜是一个透的,就它调节,少的氧气外面可以补进来,多的二氧化碳可以排出去,多的水也可以排出去,这样慢慢达到一个平衡,在这个平衡下正好满足了它休眠的一个条件。

  主持人:这样的一个技术推广起来,应该是接受程度非常高。

  孙兴广:有的时候对一个新事物,一个新理念的认知学过程,但是生鲜的产品我们要用的时候能解决什么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在可能有一种现象,我们看到生鲜的企业上市的时候,目前几乎没有看到能够盈利的。

  主持人:所以现在就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必须改变作坊式的发展模式。

  孙兴广:对,作坊式的发展模式它就要靠人,我们说经营者和所有权者是统一的。另外一种模式,我们现在日常中用的产品,除了生鲜的之外,几乎都是标准化产品,这种标准化产品现在的运营模式就是公司制,它就是适合经营标准化产品,它的特征就是经营者和所有者分离,就是授权,这种只适合做标准化产品,也就是我授了权,我能回过去再进行控制管理,而非标它就做不到这一点。

  主持人:从生产的环境到它成长的环境,以至于生产的结果,这其中的不确定因素是非常大的,就人为干预的程度其实还是很小的。

孙兴广:要解决生鲜标准化的问题实际上有两个技术要解决,一个什么技术?我要对于生鲜的产品长效保鲜,第二步就是我们要想标准化,在任何产品标准化一定要用定量的、可测量的、确定性的,这些指标来衡量。不能人为地主观判断,现在生鲜类东西,几乎我们看到这个东西新鲜不新鲜,好,大家都是主观判断,这个就阻碍了生鲜标准化的问题,这个就需要我们拿一些测量的数据指标来衡量生鲜它的新鲜程度,这个就是建立我们叫它特征指标体系,就生鲜新鲜程度的特征指标体系,这个事我们复命科技和中国农科院、上海农科院在2020年到2021年花了一年的时间攻克了这个问题,我们建了整个的标准体系。

  主持人:这一套标准体系都包含哪些重要的内容?

  孙兴广:两块内容,一块就是我要有保证它品质的这样一个长效安全的保鲜的手段,第二个就是我能够量化准确,精准地、客观地来衡量它的新鲜程度。

  主持人:这需要什么技术?

  孙兴广:这个就是我刚才提到的特征指标体系,前面那一个就是我提到的我们保鲜剂的方程式在此基础上开发的保鲜材料,这两个加起来就解决了技术的问题。

  主持人:刚才您说的第二个,就是我描述一个蔬果的生鲜程度。

  孙兴广:新鲜程度。

  主持人:是靠什么?

  孙兴广:是靠一些指标。

  主持人:什么指标?

  孙兴广:比如说绿叶菜,绿叶菜的话,你比如说我们拿到菠菜,菠菜它不新鲜之后它的叶绿素会变化,它的叶绿素会降低,它的维C含量会降低。最新鲜的菠菜就刚刚挖出来的,我那个指标可以测出来,它的叶绿素多少,维C多少。我后边再判断,不是刚挖出来菠菜的时候,我就在测它的叶绿素或维C,然后再比对它前面最新鲜程度的那个指标,我就做这个判断,这是一类指标。

  主持人:我能这么想吗?你刚才说整个的标准化体系,标准化体系就包含的这两大块内容,一方面是新材料,现在我们的复命已经掌握了。

  孙兴广:对。

  主持人:保鲜指标的测试和具体的数据,这个技术也在我们手里。

  孙兴广:对。

  主持人:这样一套标准化体系的设立,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其实意义。

  孙兴广:这个意义特别重大,那就是我们普遍地用上这个技术手段之后,以后我们吃的生鲜的东西都变成标准化产品了,也就是说把我们人类日常中用的产品,几乎最后一个不标准化的东西也变成标准化了,这是对我们消费者来讲这样。如果能够标准化之后,我运作一盒生菜的方式和运作手机的方式一样的,我们整个的行业会重新洗牌,对于这种规模化经营、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生鲜企业重新洗牌,你技术更好的,经营能力更强的,能把规模做得更大的,它就有了这种技术支持条件。

  主持人:围绕着生鲜标准化,这其中的一些核心技术是属于我们的独特性的优势吗?

  孙兴广:对,实际上第一个关于保鲜剂方程式和我们的保鲜材料,膜材料,这个到现在为止经过中国科学院的情报所查询,我们也是国际首创、国内领先的,到目前为止也是第一个进行对于生鲜它的保鲜量化研究的一个技术。第二个,经过查询也是我们是国际首创的。


  我们不仅看到了生鲜产业在标准化道路上的一些探索和突破,更加感受到技术的创新为行业带来的变革力量。孙先生的这份坚守与突破,既回应了民生对于新鲜的期待,也为生鲜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