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相关部署,进一步推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珠海科技学院在21周年校庆活动上开展“聚智湾区 智启未来”校友创新发展论坛,论坛以 “百业百企百态” 校友案例为核心,通过行业领军校友的深度分享、跨领域圆桌对话,为在校学生打开了一扇观察职业多元化的窗口,推动青年学子认识多元化就业,实现毕业生就业供需精准对接,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就业创业百态案例:文旅、航空、企业服务三大主题诠释行业百态的 “破圈” 启示
论坛现场,三位不同领域的校友嘉宾涵盖了高管、创业者、专业等多种身份,以亲身经历破除“就业固化思维”、
在文旅创意领域,第14届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高层次人才、振远文化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人力资源管理2005级校友梁振运分享了他在创业路上的“从0到1”,包括了投身国家产业级项目的心路历程。“学校教会我的逻辑思维和资源整合能力,让我能在跨界赛道上快速适应。”梁振运在分享中表示,他鼓励学弟学妹跳出专业限制,用复合能力拥抱新兴行业。
在航空智造领域,深圳市晋铭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金融2008级校友杨若岑鼓励在场学子提前布局,为未来投身相关领域做好准备:“在航空智造这样的高精尖领域,持续学习与创新是推动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用跨学科思维解决技术商业化问题,成为复合型人才非常重要。职业选择的关键,是找到能让自己‘发光’的领域。”
在企业服务领域,国家知识产权规划、广东省专家库入库专家、中衢集团创始人、总经理、物流管理 2004级校友徐宁则强调“专业深耕+行业洞察”的双重价值。他指出只有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将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场景中,才能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解决方案。“工作后发现,企业需要的不是‘执行型人才’,而是‘懂行业痛点的解决方案提供者’。”徐宁的案例让在场学生意识到,专业知识需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才能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
圆桌论坛:思想交锋,共话合作共赢
在主题为《校友生态圈:从资源共享到价值共创》的圆桌论坛环节,学校代表与来自汽车行业、制造业等领域的4位优秀校友代表,从校友与母校间的可持续互助成长、校友生态协作模式等角度出发,共同探讨校友生态圈的可能性。圆桌代表在身份上不仅汇聚政、校、协、企四个维度,更来自不同行业、代表不同地区校友会,生动的以“百业百企百态”故事为注脚,点拨学子的求职之路。圆桌论坛环节由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副秘书长、人力资源管理2018级校友李若晴主持。
招生与就业处处长、创新创业学院院长、老年大学副校长、校友总会副秘书长刘冰老师代表学校欢迎各位校友的建言献策,并现场总结回应圆桌讨论,她提出,校友互动如同一个微型生态——学校播种人才,人才反哺社会,社会又滋养下一代人才。而驱动这一循环的,正是“人”的价值创造与共享。当校友以行动支持母校时,传递的不仅是资源,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示范,因为个人的成功需回馈孕育其成长的土壤,这种价值观的延续,正是推动社会良性运转的隐性动力。毕业校友要把握机遇,与更多校友价值共创,同时在校学子要积极分析毕业校友的成长路径,将所思所想落实到课内课外的实践中去。
学子回响:在“百态案例”中寻找职业坐标
论坛结束后,现场学生反响热烈。机械工程专业大二学生陈同学表示:“以前总担心机械行业‘太传统’,但听了学长的故事,才明白传统行业也能有创新空间。我打算接下来加入科研社团,也多去参与一些讲座,多接触前沿技术。”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三学生李同学则对梁振运学长的跨界经历印象深刻:“原来人力资源知识不仅能用于企业招聘,还能在文旅产业中做资源整合。这让我意识到,专业是‘工具’,而职业选择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悉,一直以来珠海科技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结合全省首个“校友助就业”品牌,围绕大一到大四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特色就业服务,例如大一开放“百业百企百态”校友论坛,入校不迷茫;大二推动“职业生涯嘉年华”,职场初体验;大三开展“校友帮帮团”1v1线上就业指导活动,服务不断线;大四重点围绕毕业季做好供需对接会,将学生和一线招聘需求紧密相连。
这场以“百业百企百态”为关键词的论坛,在“就业多元化”成为新常态的今天,通过校友资源的深度挖掘,将“职业教育”从传统的“技能培训”升华为“价值观塑造”——让学生明白,职业选择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在时代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坐标系”。